WFU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中醫能⼒導向的醫學教育(CBME) ─ 小柴胡湯合方應用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核心能力框架



本課程屬於中醫勝任能力導向醫學教育(CBME)的《中醫內科》課程大類,協助他們掌握小柴胡湯與其他方劑合用時的使用時機、處方技巧與臨床變化。包含提升下列核心能力:


  1. 臨床知識:協助新進中醫師理解和掌握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組成、適應症及禁忌症。能夠理解並運用小柴胡證的病理機轉和臨床表現。
  2. 診斷治療:能夠準確診斷小柴胡證及其變化,判斷合方使用的適應症。熟練掌握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臨床應用,根據病情進行合適的治療選擇。
  3. 臨床技能:熟悉並能夠正確開立柴朴湯、柴陷湯、柴平煎、大柴胡湯、柴桂湯、柴苓湯、柴葛湯、柴白湯、小柴胡湯合川芎茶調散、小柴胡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等處方。且能夠有效評估治療效果,並根據患者反應進行調整。
  4. 溝通協作:能夠清晰地與患者和同事溝通診斷和治療方案,解釋治療的目的和期望的效果。並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合作,提供綜合治療計劃。



學習目標設定



  1. 理論知識:在學習完成後應能描述小柴胡湯的組成、主要適應症及其病理機轉。且應了解並能夠描述柴朴湯、柴陷湯、柴平煎、大柴胡湯、柴桂湯、柴苓湯、柴葛湯、柴白湯、小柴胡湯合川芎茶調散、小柴胡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等合方的適應症及使用時機。
  2. 診斷能力:在學習完成後應能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準確診斷小柴胡證及其變化,且能辨別並選擇合適的合方治療不同的小柴胡證變化。
  3. 臨床應用:應能在臨床中正確使用小柴胡湯及其合方,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處方。並評估治療效果,並根據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考核學習成效


  1. 考試測驗:本課程在學習前後會以選擇題考察中醫師對小柴胡湯與其他方劑合用時的使用時機、處方技巧與臨床變化的理解。
  2. Mini-CEX量表 (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在臨床實踐中觀察中醫師的問診、診斷、開方等能力,並由教師根據Mini-CEX量表評估中醫師的臨床技能,並提供即時反饋,強化中醫師的學習。
  3. 案例導向學習討論表 (CbD, Case-based Discussion):選取臨床實例,讓中醫師討論病情、診斷過程及方劑的選擇。教師根據中醫師的討論,評估其臨床思維能力和方劑應用能力,並指導改進。


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五階段要求



  1. Level 1 (只能觀察,不能動手執行): 學生只能觀察指導教師或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選擇與處方。學生需詳細記錄觀察到的過程和細節,但不能參與實際操作。
  2. Level 2 (可以在指導教師的直接、主動監督下進行活動): 學生在指導教師的直接、主動監督下,可以開始參與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選擇與處方工作。指導教師需在場並隨時提供指導和糾正,確保學生操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3. Level 3 (可以在被動的指導下執行,指導者在學員有需要時可提供迅速的指導): 學生可以在被動的指導下獨立進行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選擇與處方,但指導教師需隨時待命,當學生有需要時可以迅速提供幫助和指導。學生需能夠識別並請求必要的幫助。
  4. Level 4 (指導者僅提供遠距離或事後的指導,學員可獨立完成活動): 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選擇與處方,指導教師僅需在遠距離提供指導或在事後檢查學生的工作並給予反饋。學生需展示出足夠的能力和自信來獨立處理評估工作。
  5. Level 5 (學員已達到可以對更資淺的學員提供指導的水平): 學生已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能夠指導和監督更資淺的學員進行小柴胡湯及其合方的選擇與處方。學生需能夠清晰地傳授技巧,並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和指導,確保他人能夠正確完成評估工作。


課前測驗連結



在課程前先點擊上方的測驗連結,了解一下您對於這些方劑的熟悉程度!


線上學習連結



課程影片都放在上面的連結了,趕快點進去吧!



文字課程內容


柴朴湯



柴朴湯是小柴胡湯合併半夏厚朴湯,使用時機為當小柴胡湯的噁心喜嘔症狀更加嚴重,不止默默不欲飲食,還兼有食後腹脹,納呆不消化,且口苦咽乾也轉化為咽喉異物感、黏黏不舒服的感覺,像是一口痰卡在喉嚨,也就是所謂的「梅核氣」。

柴朴湯的機轉是小柴胡湯證的患者大多氣機不暢,氣滯導致水停積在咽喉形成痰液,因此合併小柴胡湯的宣暢氣機與半夏厚朴湯的理氣降逆化痰。

臨床試驗發現柴朴湯不只對梅核氣有效,也能夠控制以「肋脹胸悶,咽喉不利,心煩喜嘔,舌苔黄腻,脉弦」為主要症狀的咳嗽變異性哮喘,以及頑固性咳嗽


柴陷湯



柴陷湯是小柴胡湯合併小陷胸湯,當病人由小柴胡症的胸脅苦滿漫延到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是胸口有壓迫感;舌苔由薄白轉為黃膩、脈由弦轉向滑數;同時又出現黃稠痰液。表示熱邪已經深入而形成熱痰,因此治法合併小柴胡湯的和解少陽與小陷胸湯的瀉熱除痰。

柴胡陷胸湯可以適用於以胸膈滿悶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心血管與腸胃疾病,例如表現出痰熱氣滯的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心絞痛等等。


柴平煎



柴平煎是小柴胡湯與平胃散的合方,平胃散是腸胃濕邪氣滯的首選方劑,當小柴胡症的病人同時兼有腹部滿脹、消化不良,不止有小柴胡湯的默默不欲飲食,甚至食後腹脹欲嘔,同時舌苔也開始變厚膩,就是柴平煎可以使用的時機。

柴平煎還可以應用於久受陰濕,濕邪伏於體內,因觸冒風寒而誘發的「濕瘧」,適用症狀如身痛沉重、寒熱往來但是熱多寒少、舌苔厚膩且脈濡滑。

臨床試驗中柴平煎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胃輕癱的腹部脹痛、飲食減少,也能減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噯氣、腹脹、噁心等症狀。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是小柴胡湯與承氣湯的合方,有小柴胡湯的芩、柴、薑、夏、棗,也有承氣湯的大黃與枳實,從柴胡症的胸脅苦滿惡化到兼有心下痞硬,腹部按壓緊繃,同時更出現便秘潮熱等腑實現像,當柴胡症病機往燥熱裡實的方向發展,出現「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的症狀,時就要考慮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廣泛應用於急性胰臟炎、膽囊炎、膽結石、黃疸、急性闌尾炎、沾黏性腸阻塞等腸胃道的急症,也適用於第二型糖尿病合併高血脂的長期治療。


柴桂湯



柴桂湯是小柴胡湯跟桂枝湯的合方,主要的適應症狀是 「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同時有柴胡症的胸脅苦滿跟桂枝症的四肢痠疼,當桂枝症的外感沒有痊癒,太陽邪氣侵犯少陽經,出現太陽經的症狀同時伴隨柴胡症如胸悶、口苦等,則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

柴桂湯在慢性疼痛,橫跨太陽與少陽等多個經絡巡行範圍時,也可以使用柴桂湯,也可做為柴葛解肌湯的替代選擇。

臨床上柴桂湯也能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外感邪留腠理進退不得,反覆發作的疾病。


柴苓湯



柴苓湯是小柴胡湯與五苓散的合方,處理柴胡症兼有四肢浮腫、腹瀉、小便不暢、心下有振水聲等水飲停聚的情形,有通陽化氣、疏肝健脾的作用,小柴胡湯可以調暢三焦氣機,若水飲停聚加重,可再配合五苓散。

適應的病患通常形體偏胖,面目肢體浮腫,情緒低落或焦慮,疲勞食慾不振,口渴不欲飲水,噁心嘔吐,胸脅苦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胖大有齒痕,苔薄而膩潤。

柴苓湯可應用於癌症病患在化療後,出現心情低落,而有胸脅苦滿、不欲飲食,且伴有四肢浮腫、腹瀉等症狀,也常用於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病人。


柴葛湯



柴葛湯是小柴胡湯與葛根湯的合方,適用於太陽病葛根證,背部與脖子緊繃的患者,同時又兼有小柴胡湯症的胸脅苦滿,整體的緊繃範圍由背部延伸到兩側脅肋的患者。

與之相似的是柴葛解肌湯,在三陽經各取幾種藥物合併為新的方劑,包含太陽經之羌活,陽明經的葛根、白芷、石膏,少陽經的柴胡、黃芩,再搭配桔梗、甘草、芍藥,可治三陽合病,頭目眼眶痛,鼻乾不眠,發熱惡寒,無汗的病患。


柴白湯



柴白湯為小柴胡湯與白虎湯的合方,症狀由典型小柴胡湯的寒熱往來轉向熱多寒少,甚至轉為寒象不明顯,而是固定時間發熱,且口苦也會伴隨有口乾、口渴的症狀,臨床上可以處理感冒症狀伴有發熱汗出、納差、胸悶,外邪犯少陽陽明,若發熱狀況較重則再加重白虎湯劑量。且石膏性味辛寒,能將熱邪向外透出,避免苦寒藥過重,鬱阻火邪難以外出。


小柴胡湯合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散是健保資料庫中,台灣醫師很常拿來跟小柴胡湯合併使用的處方,主要的適應症是風寒襲擾頭面,造成諸竅不通,而有頭痛、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頭暈目眩等症狀,且夾有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等小柴胡湯證。

由於頭痛又有胸脅苦滿,這類病患的情緒通常會較為暴躁易怒,且疼痛也會隨情緒加重,川芎茶調散除了羌活、白芷等藥辛溫散寒外,更用薄荷配上細茶除熱,可以搭配小柴胡湯起到更好的清熱除煩效果。


小柴胡湯合香砂六君子湯



小柴胡湯中雖有人參、生薑、甘草等補養藥物,但若少陽火邪,木克土,導致小柴胡湯證的默默不欲食更加嚴重,兼有脾胃虛弱時,大型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的中醫師常合併用香砂六君子湯來健脾開胃,也能制衡小柴胡湯的柴胡和黃芩瀉火力量傷脾陽的問題,適用於可用小柴胡湯但脾胃狀況較虛弱之人。


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



麻杏甘石湯是臨床治療外感發燒的第一首選,合用小柴胡湯後可以強化退熱效果,麻杏甘石湯中石膏辛寒清熱,小柴胡湯中的柴胡和黃芩能解表清熱,兩者合用可以增強退熱效果。

合用也有兼顧表裡的效應,麻杏甘石湯重在宣肺平喘,主要治療肺熱引起的表證;小柴胡湯則和解少陽,疏肝解鬱,治療半表半裡證,兩者合用能夠同時兼顧表裡兩個層次的病變。是用於外感發熱,且病情比較複雜的病患。


課後測驗連結



來測試看看您對於課程的熟悉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