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線上讀書會】南海


南海國際情勢示意圖

讀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謝謝蔡依橙校長發起這次讀書會,和夥伴們的分享,激盪出很多火花與思考:本次討論的參與者有:企業健康顧問許君豪醫師、亞東醫院王姿文醫師、中心診所林禹喬醫師、台中榮總唐宗詠醫師、產業分析師方重松先生、以及台灣師範大學研究倫理中心黃懷蒂執行秘書

主題書:《南海

日期:2016 年 12 月 07 日


本書談什麼?


本書主題是南海的歷史與領土衝突,作者回顧南海區域的歷史,從史前時代的南島民族一口氣講到二次大戰結束,接著講述半個世紀以來,南海周邊各國爭奪領海與經濟海域的過程。

南海爭甚麼?


南海為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型海域,處在東南亞中心,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域。北起中國南邊與台灣海峽,東至菲律賓群島,穿過菲律賓北邊的巴士海峽或南邊的蘇祿海可以連接太平洋。南到印度尼西亞的南蘇門達臘,西至越南與馬來半島,可通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印度洋

全世界半數液化天然氣和三分之一原油,以及大量的海上貿易必須經過南海,東亞的韓國、日本、台灣、中國沿海地區等工業地帶由此進口原物料,再出口產品到世界各地,可以說南海是整個東亞的經濟民生命脈,再加上周邊國家的漁業、礦產資源爭奪戲碼不斷上演,是近年來東南亞最火的競爭熱點。此外,南海也是中國邁向海洋大國與藍水海軍的啟程站,以及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重心。

南海怎麼爭?


國際間獲承認的取得領土方式有征服領地、條約割讓、無主地先占、主權宣告時效、既有地增長。這些方法在南海的爭鬥史上幾乎都被使用過,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整理各國的手法,充分顯示了各國外交與軍事單位的巧思。

有海軍的實力國家大多會採取「無主地先占」和「既有地增長」的方式,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英、法等國家率續退出南海地區,留下許多無人的島嶼,周邊的國家獨立後努力的派船占領各個島嶼,包括中華民國的太平島也是在此時取得的。後來的國家佔不到島嶼了,就只能佔領原本不能住人的地方,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占得美濟礁、西門礁、渚碧礁、南薰礁和西南礁,並且積極的填海造陸擴大範圍。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希望用通過「主權宣告時效」來捍衛自己的領土權力,一方面主張它繼承了中華民國所留下來的十一段線領海宣告,二方面積極發掘或「創造」歷史資料來證明中國「自古以來」即是南海的主人。

中國最常用主張的是「歷史地位」,從東南亞各國「朝貢中國」的紀錄來證明對南海的主權。然而,作者考據東南亞的歷史記載從不把「朝貢」視為主僕之間的一種封建關係,而只認定為貿易夥伴關係。

南海上的轉運航點自漢朝開始逐漸變成商業城邦,最早的代表是「扶南」、後來則有「占城 」、「三佛齊」和「吳哥」,他們都擁有東南亞每個成功的貿易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 與印度及中國南方的統治者維持友善關係。在危機時期,特別是政治變動之後,都會派遣使節到中國朝貢,設法維持它做為優惠貿易夥伴的地位。

中國統治者歡迎這種「朝貢」,視之為外國承認他們的統治權利。朝貢既確保在國外有良好關係,又可以象徵性地強化統治者在國內對付潛在敵手的權力。但對於「朝貢國」而言,這只是要取得進出中國口岸港埠所需的形式。

幾百年來,控制南中國海北岸的王朝和人民,與控制「中國」內陸地區的王朝和人民並不相同。北方王國向內觀照,南方王國則把目光投向外,從三國時期的吳國,到偏安江南的東晉都有海上貿易網絡,透過它們接上東南亞。有許多南海週邊國家接受了漢民族文化,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越南,但即使是漢化最深的地方也不認為自己與中原王朝是緊密相連的。

在現代,菲律賓等國家沒有那麼強的海軍能力跟中國對抗,或是自己佔領大量島嶼。則嘗試利用國際法扳回一城,自2013開始菲律賓把南海爭議提到國際法庭上,南海仲裁案試圖利用判定南海上的諸多「島嶼」是「岩塊」和「低潮高地」,來主張中國佔領的島嶼沒有經濟海域跟領土權力,而且在2016年獲得國際法庭裁決。

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海上有三種地貌 :
  1. 「島嶼」(islands),可以支持人類居住或經濟生活,被視同「陸地」,享有十二海里的領海和兩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 。
  2. 「岩塊」(rocks),不能支持人類居住或經濟生活,只有十二海里的領海,但是沒有專屬經濟區。
  3. 「低潮高地」(low - tide elevation),只有退潮時才變乾的地方,沒有領土與經濟海域,除非它們位於陸地或岩塊的十二海里領海之內,就可以用來做為新基礎點以延伸領海和專屬經濟區。
菲律賓希望藉由仲裁,能破解掉中國號稱在九段線之內所有海域的專屬經濟權,而將中國的活動限制在最多每個岩塊周圍十二海里的區域。這樣一來菲律賓就可以開發在其海岸沿伸出去的專屬經濟區,獲得石油及漁獲利益。

而為了要能符合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的規定,各國需要證明自己佔有的島嶼可以「支持人類居住或經濟生活」,因此都努力的在上面蓋漁港、度假村、佛寺等民間設施,並且移居一般民眾上島居住。

【讀書會夥伴心得】


以下摘錄讀書會成員們的觀點:

突然發現重要性


中國真正開始警覺南海的重要性是在 2008 年8月時,當時國際油價高漲時,布蘭特原油最高曾到達147美元的天價,中國突然發現自己只擁有非常少的石油儲備,才驚覺南海的石油與天然氣航線掐住自己的命脈,於是開始大規模籌建南海艦隊,重新開始發現以及創造「南海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歷史證據。

南海是美國制約中國的重要籌碼,美國軍艦在南海巡弋,堅持自由通行權總是讓中國芒刺在背,川普上台後沒有從這一點突破,卻先用打電話給台灣等政治籌碼與中國交手。台灣島內對此抱持著樂觀的預期,但是未來可能會比預期的更悲觀,如果美國沒有實際增加對抗的力道,南海的未來仍然會往中國希望的方向傾斜。

美國、歐洲、日本各國不給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主要影響的是不解除反傾銷法案的處罰。但中國已不依賴出口傾銷來賺取主要的匯差,主要的傾銷產品只剩下鋼鐵為主的少數產業。

領土權力主動講


領土的伸張是主動權,如果中國伸張了領土但是其他國家沒有異議,就會被默認成既定事實。所以台灣一定要繼續伸張太平島跟南海主權,不然會慢慢的被中國取代掉。

中國目前的策略就是大量的填礁成島,讓在南海的駐軍與建設變成既定事實,聯合國與國際法庭的態度都是偏向於不介入領土糾紛,目前南海區域中沒有國家有足夠的實力介入中國的填海造計畫,未來南海的實力對比會越來越往中國傾斜。

經濟的問題用政治解決,政治問題用經濟解決,如果用軍事解決就會變成既成事實,要翻盤就很困難了,國際法是一個政治與軍事凌駕於法律道理的現實戰場。

經濟海域和領海的判定是一個妥協的結果,海權強國就會想要小一點,公海大一點才方便船艦到處跑,弱國就會想要大一點,自己關起來開發,不想被人侵門踏戶。

美國最有話事權


南海是 美利堅治世 (拉丁文 Pax Americana,指二次世界大戰後延續至今的由美國主導的相對和平,以及美國獨佔全球權力優勢的局面) 的一個分支,二次大戰太平洋上的島嶼都是美國用鮮血解放的,但美國戰後並沒有拿走全部島嶼,幾乎無償還給其他國家,但因為搞不清楚要還給誰,以及中國政權從國府轉移給中共、東南亞各殖民地獨立等因素,造就了現今的海域糾紛,如今美國重回亞洲區域,成為唯一超越中國的勢力,會有最大的話語權。

美國對世界上最大的貢獻是建立起了共通的競爭秩序,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從這個體系當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成為中國崛起的一大助力。柯林頓總統把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是想要複製擊敗蘇聯的經驗,利用開放市場經濟驅使社會經濟國家崩潰,沒想到中國卻藉此發展得更快,等到中國底氣夠了,開始利用國家認同與領土糾紛來塑造國內凝聚力。

台灣應該怎麼辦


南海仲裁案 一口氣將爭議的島礁通通劃成不具有經濟海域的「岩塊」和「低潮高地」,反而是對台灣是比較有利的,一來台灣不會因為擁有太平島,懷璧其罪而被中國視為眼中釘攻擊,二是台灣可以作為美國在南海的支點,美國承認太平島是個島,所以台灣應該要加強建設,並且把握住作為當地一支勢力的機會。

中國把南海問題放得很大,而且跟國內的民族主義綁定在一起,但是過度的綁定可能反而是戰略錯誤,變成中國的戰略方向會被牽往這邊走。

延伸閱讀


【蔡依橙】《南海》:與台灣直接相關的國際情勢入門書
【王姿文】 南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