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中醫能⼒導向的醫學教育(CBME) ─ 退化疾病穴位配伍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核心能力框架



本課程屬於中醫勝任能力導向醫學教育(CBME)的《中醫針灸科》課程大類,課程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治療退化性疾病患者時,能夠靈活運用針灸穴位配伍,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退化性疾病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逐漸被台灣人所重視。許多患者願意接受中醫的治療,但是臨床症狀往往變化多端,且隨著時間不斷改變。中醫師在辨別症狀與選擇針灸穴位時常常面臨困難,例如失智患者同時有難以入睡及白天困倦的情形,應該要以寧心安神為先,還是開竅醒腦為主;又或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同時有肢體顫抖難以控制,也出現肌肉萎縮無力的情形。本次課程希望能探討退化性疾患的治療策略,並提出前後、上下、內外等對應取穴方法,以提供臨床中醫師臨症治療的參考。

本課程旨在提升以下核心能力:

  1. 臨床知識:理解和掌握針灸治療退化性疾病的相關穴位定位、功效及其對病患的作用。
  2. 診斷治療:能夠鑑別適用於退化性疾病不同症狀的穴位,並進行有效的針灸治療。
  3. 臨床技能:熟悉並能夠正確操作針灸穴位,根據病患的反應調整治療方案。
  4. 溝通協作:能夠清晰地與病患及同事溝通針灸治療方案,解釋治療目的和期望效果。


學習目標設定



理論知識:學生應能說明不同穴位在治療退化性疾病中的應用方法,以及選擇不同配穴方法的理由。
診斷能力:學生應能選擇適當的針灸手法來治療不同的退化性疾病症狀。
臨床應用:學生應能正確操作針灸針具,熟練進行針灸操作,並能有效評估針灸治療效果,並根據病患反應進行適當調整。


考核學習成效



  1. 考試測驗:課程開始和結束時進行選擇題測驗,評估學生對不同症狀選擇穴位配伍的理解。
  2. 案例導向學習討論表 (Case-based Discussion, CbD):選取臨床實例,讓學生討論病情、診斷過程及穴位的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評估其臨床思維能力和針灸應用能力,並指導改進。
  3. 直接操作觀察 (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 DOPS):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在實際操作環境中直接觀察學生進行針灸操作。根據標準化的DOPS評估表,對學生的操作技能、衛生與安全措施、與病患的溝通等方面進行評估,並提供即時反饋,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勝任能力分級



  1. 入門級(Novice):在這一階段,學生或醫學實習生對退化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和針灸穴位配伍有初步了解。他們需要密切的指導和監督,才能夠開始將穴位配伍應用於實踐。在教師指導下,他們會學習如何選擇和定位基本的穴位,理解針灸配伍的基本原則及其在改善退化性疾病症狀中的作用。他們能夠初步辨識和記錄患者的基本症狀和需求,並了解如何提供初步的穴位配伍治療。
  2. 進階初學者(Advanced Beginner):在這一階段,醫學生或實習醫師開始獲得更多實際操作的經驗,並能在一定的監督下處理較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情況。他們學習如何進行針灸治療的綜合性健康評估和穴位配伍計劃,能夠對一些常見病症進行初步診斷和治療。他們逐漸熟悉不同穴位配伍模式的特點及其適用情境,能夠在臨床實踐中更自信地選擇和應用適合的穴位和手法,並對治療效果進行初步評估。
  3. 能力者(Competent):在這一層級,醫師能獨立處理大部分退化性疾病的針灸穴位配伍情況,擁有良好的決策能力和專業技能。他們能夠應對大部分常見和一些複雜的病例,並能有效地應用穴位配伍的理念進行臨床實踐。在治療過程中,他們能夠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靈活調整配伍方案,並能夠有效監測和評估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反應和效果。他們能夠整合多專業團隊的資源,確保患者獲得全面的支持和照護。
  4. 熟練者(Proficient):在這一階段,醫師已發展出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直覺,能夠有效解決更複雜或不常見的退化性疾病針灸治療問題。他們在臨床實踐中能靈活運用穴位配伍技術,並能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調整治療方案。他們不僅能熟練掌握各種治療的配伍和應用,還能對複雜病例進行綜合治療,並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康復指導。他們能夠帶領團隊,協調各專業之間的合作,確保患者在治療的各個階段都能獲得最佳的照護。
  5. 專家(Expert):專家階級的醫師在其專業領域擁有深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處理極其複雜或罕見的退化性疾病病例。他們不僅能在沒有明確指導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和領導,還能在針灸穴位配伍理論和實踐上提出新的見解,推動醫學的發展。他們能夠進行前沿研究和臨床試驗,開發和優化新的治療方案,並能指導和培訓其他醫師,提升整個醫療團隊的專業水平。他們在臨床和研究中,能夠為穴位配伍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確保患者在多層面獲得全面支持。



課前測驗連結


在課程前先點擊上方的測驗連結,了解一下您對於這些方劑的熟悉程度!

線上學習連結

課程影片都放在上面的連結了,趕快點進去吧!

文字版課程內容



睡眠節律怎麼調


想要調整睡眠節律,善加利用頭面部的穴位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頭部前側的印堂穴、人中穴、承漿穴刺激感很強,具有醒腦開竅的效果。適合於白天昏昏欲睡的患者,能夠增加患者的醒覺功能,減輕白天嗜睡的時間。

相對的,在頭部後側的風池穴與兩側耳後的安眠穴,則有幫助患者放鬆精神,縮短入睡時間的效果。通常會配伍大椎穴,該穴位於督脈且為背部經脈的匯集之處,可以疏通背部氣血,幫助患者順利進入睡眠狀態。


早晚針灸不一樣



針對失眠問題針灸時,需依據就醫時間,以調整穴位的配伍。白天的門診需要優先提振患者的精神,可以給予印堂穴及人中穴等刺激感較強之穴位以提神醒腦,但要注意先跟患者及家屬說明疼痛感會較強烈,亦可以搭配神庭穴、廉泉穴、上星穴等任督穴道進行加強。

相反的若是夜診患者,則可以加強後側風池與安眠穴的治療,再加上翳風穴、玉枕穴、天柱穴等。以幫助患者入睡並維持睡眠的穩定性,減少夜間睡眠中斷、躁動及作惡夢得症狀。


平衡不好怎麼辦



腦部平衡能力不好的患者,可以針刺百會穴、四神聰穴。刺激大腦頂葉,增加腦部退化性疾病患者的平衡能力以及肢體感覺與控制能力,且具有引導陽氣上行至腦部的效果。

在下肢部分則建議選取腳部內側的太白穴、公孫穴與太溪穴,這些穴位分屬脾經和腎經,位在足部內側面的前、中、後位置,具有穩定患者步態,維持良好的站立姿勢的效果,可以減少因為踩不穩而跌倒的情形。


腿腳無力怎麼辦



腿部的肌肉無力不僅會造成步態不穩情形,也會產生疼痛及痠脹等症狀,更會導致膝關節退化。穴位選擇需要依照肌肉無力的部位選擇,外側以膽經的居髎穴、風市穴、膝陽關、陽陵泉穴為主,分別對應髖部、大腿、膝蓋、小腿的外側肌肉;內側則以血海穴、膝關穴、築賓穴為主,三者分屬於足三陰經的脾經、肝經與腎經,分別可以調整大腿、膝蓋與小腿的內側肌肉力量。


情緒問題怎麼辦



針對情緒的問題,傳統上常選取心包經的大陵穴、內關穴、間使穴與心經的靈道穴、通里穴、陰郄穴、神門穴,又稱為靈神四穴,確實有和緩情緒的效果,但若能加上足陰經的穴位引氣下行,效果會更加。常用的穴位如太衝穴、太白穴、太溪穴,三者分屬於肝、脾、腎三條經絡,且與大陵穴、神門穴均為五俞穴中的「俞」穴。上下相配伍更好的引導氣機,舒緩緊繃情緒的效果更好。

更簡單的開四關(雙合谷與雙太衝)亦是可行的配穴方法,但須注意合谷穴有補養上焦陽氣的效果,對於情緒激動焦燥的患者有可能會惡化症狀的風險。


吞嚥困難怎麼辦



吞嚥是由一系列複雜精妙的口咽部位肌肉動作依序完成,一旦其中有一個動作不順暢,就會打斷吞嚥過程,造成病人嗆到或卡住食物。隨著大腦退化對肌肉的控制力逐漸變差,吞嚥過程會變的緩慢且難以連貫。

頭皮針的語言一區能提升吞嚥肌肉的活動順暢程度,位置在運動區的下五分之二,臉部廉泉穴和天突穴可以改善吞嚥速度,減少嗆咳風險;也應搭配頸部的脊椎旁穴位和完骨穴,前後配穴的方法,改善吞嚥效果會更加顯著。


咀嚼無力怎麼辦



咀嚼問題依據病患是屬於「難以張開」或是「難以咬合」來進行不同的穴位選取。「難以咬合」的患者,針刺率谷穴與上關穴可以加強顳肌的力量,夾車穴與大迎穴可以強化咬肌的功能;

而對於「難以張開」的患者,深刺下關穴能刺激下頷骨內面的外翼肌,而廉泉穴能夠有效的刺激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以及舌頭本體,提升舌體舌頭的靈活度。顴髎穴與巨髎穴則可以強化表情肌提起嘴唇的能力,減少液體外漏的症狀。

下關穴在治療咀嚼功能不良時扮演著雙向調節的效果,在淺刺時可以增強咀嚼肌的力量,幫助咬合功能;深刺時則可以強化外翼肌,增加張口的能力。


排尿失控怎麼辦



在處理排尿問題時,善加利用前後配穴的觀念非常重要。任脈的氣海穴、關元穴,腎經的四滿穴、氣穴穴都能幫助順暢排尿,且有補養陽氣的效果,可以用拔罐或艾灸等治療方法;

後側的八髎穴與腎兪穴均屬於膀胱經,且位在脊神經根分枝附近,可以幫助患者控制小便,並且正確感受餘尿量。 也會搭配頭皮針的額旁三線,以加強排尿控制能力。


認知下降怎麼辦



認知功能退化是腦部退化患者的典型症狀,當腦細胞的死亡波及到重要的大腦結構時,相應的功能就會減弱甚至消失,例如顳葉負責的記憶和語言能力、頂葉負責的空間感知能力、前額葉負責的思考規劃能力,以及枕葉的視覺辨認能力等。

常見的穴位配伍以頂葉的百會穴、四神聰穴、通天穴、絡却穴為主,再加上刺激前額葉的神庭、本神、上星等穴,以及顳葉的率谷穴和太陽穴,還有刺激枕葉的玉枕穴等;四肢的合谷穴、手三里穴等穴位,刺激後可提升腦部前額葉與顳葉處的血流,也是不錯選擇。


肢體僵硬怎麼辦



舞蹈震顫控制區是由頭頂往斜下方延伸出的兩條帶狀區域,為治療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四肢不自覺顫抖、小碎步、轉身困難且身體僵硬等症狀常見的取穴,但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肢體不僅僵硬,同時也會有無力的情況出現,因此再加上頭皮針的運動區效果會更好。

在頭部穴位以外加上背部膀胱經與華陀夾脊穴位,能讓僵硬情況得到更好的改善;此外,針對顫抖嚴重的肢體,配伍手上的八邪穴與腳上的八風穴,也能幫助更好的減輕顫抖情形。


課後測驗連結



來測試看看您對於課程的熟悉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