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王凱平醫師演講 - 運動醫學領域中西醫結合實務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很高興邀請到壢新醫院王凱平醫師蒞臨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演講,幫我們介紹運動醫學領域中西醫結合實務。

運動員在場上場下看中醫的比例其實不低,有許多是防護員或復健師轉介過來。要做好運動醫學不只要了解中醫的經絡與穴道,要跟西醫做有效溝通,必須要了解包含解剖學、肌動力學、生物力學的知識和語言。

治療時除了解剖定位以外,中醫師的強項是透過經絡定位,得以延伸治療的選擇範圍,王醫師舉例髂脛束症候群,可以循膽經往上找上游的擴筋膜張肌與臀大肌附近阿是穴,脛後肌緊繃則可以往下按揉腎經然谷穴。

王醫師提醒治療運動員時一定要了解運動員最常做的動作,最好要請他現場示範,例如他曾經治療的的擊劍選手左下背疼痛,請他實際作比賽動作才發現患者髖關節外轉不足,臀大肌、臀中肌與闊筋膜張肌緊繃。





王醫師建議當你要建議運動員休息時一定要慎重,運動員的休息是拿他的薪水跟生涯來換,要去了解他的訓練跟比賽週期,病人現在是在快要比賽時的急性期,還是大賽後休息期,考慮針灸完會不會影響當天或隔天的訓練或比賽。

針灸不是一定要針到全部放鬆,或是一定要行針到針感越強越好,重要的是要讓選手可以緩解疼痛但是又不會影響表現。 王醫師會用針灸加上肌內效貼布來讓效果更好,針灸快速達到效果,再用肌內效貼布維持。 王醫師會用注射增生療法代替穴位埋線,較不會形成結節。除了針灸之外,運動醫師也要熟悉各種科別的治療方式,例如王醫師曾經在比賽期間治療患者的經前症候群;也會利用生脈散治療比賽期間中暑。

王凱平醫師分享的案例 http://www.dr-kp.com/2016/314

王醫師鼓勵有興趣做運動醫療的醫師可以一同參與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