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抑肝散減輕失智症的精神症狀與行為異常症狀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抑肝散由當歸、白朮、茯苓、鉤藤、川芎、柴胡、甘草組成,可視為消遙散的變方。是日本最常用來治療失智症精神跟行為症狀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的中醫方劑,但是實際的效果怎麼樣呢?


多中心隨機交叉試驗





日本於2009年進行多中心的臨床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總共蒐集了103位 阿滋海默症 、血管性失智症、 路易士體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的患者,採用交叉研究法 (Cross-over study),隨機分組後治療以抑肝散治療四週,然後治療組與對照組互換。


緩解精神與行為症狀





經過抑肝散治療四週後患者的簡短版神經精神量表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分數顯著下降,表示整體的精神跟行為症狀減少,細項分析發現阿滋海默式症與血管性失智症的患者較有效,路易式體失智症組雖然有看到趨勢,但是沒有顯著意義。

此外,測量知能程度的 簡易心智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評估日常活動能力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沒有差異,顯示抑肝散沒辦法改善記憶力與生活能力。





抑肝散對於容易激動、易怒、易焦慮、情緒不穩定等症狀較有幫助,由抑肝散組成中包含鉤藤、柴胡、川芎等疏泄肝鬱的藥物來看不難理解。但對於莫名其妙的欣快感 (Euphoria)、冷漠不與人親近 (apathy)、古怪的失控行為 (Disinhibition)沒有明顯幫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