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失智問題中醫照護 - 知覺動作協調困難

攝影師:Ketut Subiyant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246061/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隨著大腦功能逐漸退化,協調身體各部位的能力越來越差,個案會逐漸出現知覺與動作無法配合的問題。例如開車這樣需要眼睛、雙手和雙腳配合的活動,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反應速度也會變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各種手勢或身體姿勢來進行溝通,但對於失智個案來講,理解與使用這些手勢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大腦要彙整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訊號,作出判斷再命令肢體予以配合,這樣複雜的動作對於失智的大腦來講負擔太大,就容易會出現卡住或無法完成的情形。

例如編織、縫紉、修理電器、打字、騎腳踏車、開車等需要精細動作與視力互相配合的活動,也會在退化過程中漸漸無法完成。


中醫照護評估



中醫師對於知覺協調的測試,常常會利用遊戲或者是肢體動作的方法,來評估個案是否能正確的完成知覺動作。例如中醫師會請個案用右手摸左邊的肩膀,手肘、腰、膝蓋、腳踝;或者是用左手的大拇指分別碰觸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些動作對一般人而言在簡單不過,但是知覺協調困難的個案有可能沒有辦法順利地完成。

中醫師也會請個案照著圖畫臨摹,看看個案有沒有辦法精確的複製圖案上面的細節。或者是讓個案依照固定的形狀堆砌積木,知覺協調不好的個案很容易不小心就把積木推倒,或者是沒有辦法精確的把積木整齊疊好。

更進階的測試也可以讓個案左右手分別做不同的動作,例如左手舉高、右手平舉,或是兩手同時彎曲,讓一手往前伸一手往後擺。

有許多的遊戲或者是手機App也可以做到知覺功能測試的效果,例如之前很流行的彈鋼琴或者是打鼓遊戲,請個案依照固定的節奏分別按不同的按鈕,知覺功能比較不好的個案會很容易錯失拍子,或者是按錯按鍵。



中醫非藥物治療



中醫師在治療知覺協調不佳的個案時,會針對大腦兩側的「運動區」與「感覺區」進行刺激,這兩個區域分別屬於大腦額葉與顳葉,負責身體各個部位的運動控制與精細感覺。因此針對這些位置的針灸刺激可以改善個案的知覺協調不良問題。

大腦的頂葉位在頭部最頂端,左右連接平衡與聽覺的顳葉、後側連接視覺處理的枕葉,是負責整合各種資訊的大腦區域,因此中醫師也會針對針對頂葉上的通天、絡卻、前頂、後頂等穴位進行刺激。

臨床研究發現以針灸刺激頭部的頂葉正中線、頂顳前斜線、以及頂顳後斜線,可以改善對應腦區的功能,進而促進知覺動協調與感覺統合能力。除了頭部的穴位以外,臨床研究也發現針刺神門穴與內關穴,可以幫助大腦增強對身體的注意能力,並激活軀體感覺皮層。


中醫藥物治療



中藥對於針灸知覺動作協調的困難研究並不多,但中醫師會嘗試使用以柴胡或鉤藤為主的方劑,來幫助患者的協調能力。常見的處方如柴胡桂枝湯、四逆散、抑肝散等處方。

這些方劑大多具有疏肝理氣的效果,能夠幫助個案更協調的活動肢體,同時也可以減少因為挫折帶來的緊張與焦慮等情緒,協助個案更好的發揮功能。

中醫日常照護建議



中醫師會指導個案做許多的訓練動作,以幫助個案維持甚至提升知覺協調的能力。較常用的方法例如中醫的八段錦中,就有許多動作可以訓練個案的知覺能力。

例如「左右開弓似射雕」的動作,需要個案清楚的辨別左手跟右手分別要做哪些動作,也還會有頭部以及軀幹對應的配合動作,並且要完整的做完動作需要不斷地左右交替,在整個過程當中大腦需要決定哪些動作是正確的,並且引導肢體做出完整的動作,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可以訓練個案的知覺協調反應。

在一開始的時候中醫師不會要求個案要做得非常快,反而應該是要慢慢做力求每個動作正確到位,中醫師也會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引導個案。左手應該先做什麼、右手接下來要做什麼、脖子軀幹應該要如何的配合。

再譬如「兩手攀足顧腎腰」的動作需要彎曲身體,並且依序由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臀部、腰部等等的部位,依序由手下往上觸摸,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個案重新連結自己的身體,也能夠促進平衡還有軀幹的協調。

中醫師也會很鼓勵個案運用各式新的電子遊戲,或者軟體來協助知覺協調的功能,例如體感的遊戲、繪畫的程式、甚至是虛擬實境等等,都能夠幫助個案更好的協調自己的身體。但是在操作的時候請照護者務必在旁邊協助個案,避免產生跌倒或只是意外撞傷等安全性疑慮。


參考文獻


  1. Liu H, Jiang Y, Wang N, Yan H, Chen L, Gao J, Zhang J, Qu S, Liu S, Liu G, Huang Y, Chen J. Scalp acupuncture enhances local brain regions functional activities and func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cerebral hemispher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at Rec (Hoboken). 2021 Nov;304(11):2538-2551. doi: 10.1002/ar.24746. Epub 2021 Aug 25. PMID: 34431612; PMCID: PMC9290874.
  2. Weimin Zheng, Zhuangzhi Su, Xingyun Liu, Hao Zhang, Ying Han, Haiqing Song, Jie Lu, Kuncheng Li, Zhiqun Wang. Modulation of functional a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by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as measured by resting-state fMRI. PLoS One. 2018 May 15;13(5):e019693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96933. eCollection 2018.
  3. Jung WM, Lee IS, Wallraven C, Ryu YH, Park HJ, Chae Y. Cortical Activation Patterns of Bodily Attention triggered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Sci Rep. 2015 Jul 27;5:12455. doi: 10.1038/srep12455. PMID: 26211895; PMCID: PMC4515634.


進一步諮詢 專業中醫失智症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