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疫情都沒病人了要怎麼作研究!?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沒病人怎麼作研究?


自從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全世界已經累積了超過十萬篇相關的論文。但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我沒有看過武漢肺炎的病人,怎麼可能發表武漢肺炎的論文?」
「台灣的武漢肺炎病人那麼少又通通集中隔離,怎麼可能研究?」
「疫情期間病人大量減少,薪水都快沒有了,怎麼還有時間發論文?」

其實,像武漢肺炎這種大規模傳染的疾病,影響是非常巨大而深遠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影響,包含大眾運輸要強制戴上口罩,百貨公司人流大幅減少,大型慶典集會停止辦理等等。

醫療院所當然也不例外,大門進行嚴格的出入管制,甚至有許多院所將大部分的門封死,僅留下單一通道。臨床照顧也發生巨大的轉變,上至醫院層級的分倉分流,下至每個單位感控流程,都對醫療工作有巨大的影響。

這些改變會影響每一位醫護人員,即使沒有直接照顧武漢肺炎的患者,也逃不過這波巨大的轉變。而一但有改變,可能就是流程再進化的機會,也有可能產生值得研究的題目。


中醫服務量變化



以我所在的中醫科為例,疫情後最有感的就是病人量明顯變少了,但特別的是,下降的大部分都是比較輕症的病患,嚴重的病患不僅下降的比較少,還持續有新的病患進來。因此我想了解,像武漢肺炎這種大規模的傳染病流行,對於中醫產業的影響是什麼?

跟武漢肺炎的衝擊性能夠相提並論的,自然就是SARS疫情了。研究結果顯示,雖然都是大規模的流行,也都造成國人的恐慌,但兩次疫情期間中醫到服務量卻有相反的趨勢。在武漢肺炎期間,中醫的服務人次呈現明顯的下降情形;相反的,在SARS期間,中醫的門診量卻逆勢成長。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我們推測是因為疾病的流行型態不一樣,在SARS期間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和平醫院的封院事件,導致大量的院內感染和死亡事件,可能導致人民較不願意去大醫院就診,以診所為大宗的中醫,就可能是民眾更傾向的選擇;相反的,此次武漢肺炎大多以境外移入和零星的社區感染為主,大醫院大都維持正常運作,民眾反而會減少去社區診所的就診意願。

如同臨床上觀察到的現象,中醫門診人次的下降並不是均勻的,較為嚴重的疾病如中風,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小,甚至癌症的病人數量反而大幅上升。表示疫情雖然會減少一般民眾的意願,但真正嚴重的疾病,病人和家屬還是會冒著風險積極求治。


疫情時代,如何抓住機會?



疫情對每一個醫療從業人員都是考驗,首先過路客的比例大幅減少,服務量和收入也會下降,其次又多了許多感控的紀錄要填,繁瑣的SOP要遵守,但疫情也帶來許多新的契機,至少給了我以下幾個機會:


深入專業發展


疫情會衝擊到臨床的方方面面,但這也是臨床與研究提升的好時機。以我自己為例,因為輕症的失智症病例減少,重症的比例增加,讓我有更多時間跟機會,開發重度失智症的診治方法。

此外,我也把握機會發展帕金森氏症和吞嚥困難的中醫治療,還撰寫了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等中醫臨床照護建議。

在重症病患的投入心力,是我在疫情期間仍不斷有新病患就診,並且快速恢復門診量的重要關鍵。


改進臨床流程



許多複雜的臨床程序需要多人、甚至多單位協調,一旦程序複雜起來就容易出錯,特別是病人量大的時候。但因為程序行之有年、參與人數眾多、修改過程麻煩等等原因,常常將錯就錯了好幾年。

疫情導致病人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有些業務完全暫停時,就是很好的修正流程時機。我自己就用這段時間重新規劃自己的門診、會診、護理之家巡診步驟。將紀錄線上化以減少人工填寫時間;線上化後一旦有新資料加入,所有成員都立刻更新最新消息;改進針灸數量記錄方式,並針對高危險底地區規劃提示警訊等等,相關的改進成果也已經投稿到SCI期刊。

針對流程的改善,讓我每天可以省下接近一小時的工作時間,即使在門診量恢復後,都可以在五點左右準時下班,我有時間陪伴家人,護理師、藥師和跟診的同仁也開心。

疫情帶來巨大的不便和金錢損失,但也是個讓自己重開機、再進化的機會!能抓住機運,就可以讓自己的損失轉化為未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