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台北國際經方班 - 卞兆祥教授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在報名期間卞兆祥教授並沒有出現在講師名單上,算是這次研討會的小驚喜。卞教授分享了三個有趣的治療思路,包含用利尿方五苓散治療頻尿、用炙甘草湯治療肌肉抽蓄、以及由保和丸變化到枳實導滯丸想法;他也分享將中藥透過實證醫學成功放入現代醫學臨床準則的心路歷程,分常精彩。

五苓散治療頻尿





五苓散大概是最常見的利水方劑,想當然爾是用在尿少的患者,但是卞教授竟然拿來治療頻尿?

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就要回到五苓散的適應證:膀胱氣化不利導致水蓄下焦,可能出現的三種臨床表現。

當尿液蓄積壓迫膀胱,下腹部就會有脹滿、悶痛、尿急的感覺,而且長久會影響到附近的大腸與子宮,在排便時也會漏尿、或是干擾子宮而出現白帶量多,經前下腹悶痛也會更加嚴重。

氣化不利往上影響到上中焦的水液敷布就會出現咳嗽、口水分泌多、容易喘、噁心、嘔吐、心悸等多種症狀。

往下干擾到膀胱正常氣化排出尿液,自然小便就少,尿液不斷蓄積在膀胱中。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排尿不順反而會用頻尿來表現,因為每次的排尿量都很少,膀胱一直累積尿液而不斷傳來想上廁所的信號,因此一直跑廁所,但是每次尿量又少,如此不斷往返就陷入惡性循環。

因此,看到頻尿的患者,除了要想到收攝方藥如桑螵蛸散、縮泉丸、覆盆子、益智仁等,也要鑑別頻尿是不是伴隨著尿量少、下腹部有緊繃感。若有就要考慮使用五苓散幫助氣化,使水液排除通暢,甚至對於年老和久病的患者可以再加入腎氣丸系列方劑,來加強膀胱氣化。


枳實導滯丸的應用




枳實導滯丸是由保和丸加味化裁而來,燥濕健脾藥由半夏陳皮改為白朮,直接用利水藥澤瀉,下氣消積藥則由萊菔子強化為大黃與枳實;原本保和丸中的清熱藥不多,只有連翹散結清熱算是,枳實導滯丸中就改為黃芩黃連。

可以說除了共有健脾消食的茯苓與神麴,枳實導滯丸比保和丸在清熱、下氣、利濕方面都用了更強的藥。整體的作用也從消導飲食積滯進一步變成蕩滌實積,行氣散結。卞教授也分享了枳實導滯丸在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的治療經驗。

炙甘草湯治療肌肉抽搐


炙甘草湯不只是治療心中悸動,也可以治療肌肉抽動。講到肌肉抽搐最常用的方劑自然是芍藥甘草湯,其他還有很多治療風症抽搐的藥物如鉤藤、天麻、石決明等。

事實上炙甘草湯變方用於動風抽搐的治療並不是首次提出,溫病大家吳鞠通用炙甘草湯去掉人參、桂枝、生薑、大棗等溫補藥物,再加白芍以斂陰,形成純粹滋陰養血的復脈湯。對於虛火動風的患者,再加鱉甲、牡蠣、龜板等滋陰潛陽藥物,就成爲大定風珠。

肌肉抽搐不只是臟腑失卻濡養,虛風內動會發生,肌肉本身失養也是發生的主因之一,用炙甘草湯補養肌肉,溫潤滋養是治療關鍵。

卞教授特別提醒要是瘦弱的病人,因為津虧日久、筋脈失養導致的效果才好。在他舉的醫案中一樣有配合龜板、龍骨等藥。


如何讓中藥進入臨床準則?



在講究實證醫學跟臨床準則的年代,中醫要怎麼樣繼續生存下去,一直是個很艱難的問題。卞教授分享了要傳統藥方進入現代的治療準則之中,需要完成那些研究,提出哪些證據。

首先必須要證明這個方劑對適應症真的有效,可以在夠多的病人身上重複出現,而且用大家公認具信效度的評量標準檢驗真的有效。

接下來兵分兩路,一是找出有效與安全的劑量,卞教授舉他自己的研究麻子仁丸為例,他試驗了香港藥典上的劑量,與其他臨床上不同一家的劑量,發現效果最佳的每日劑量上是香港藥典規定的兩倍(每天15克,分早晚兩次),而且在試用新劑量後副作用也沒有明顯上升。

二是找出適合的族群與適應症狀,在傷寒論中麻子仁丸的原文是「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鞕,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那是否一定要符合趺陽脈浮而澀、小變數、大便硬等三個條件才可以使用麻子仁丸呢?

另一個問題是麻子仁丸是否對於特定的族群、性別、特定疾病造成的便秘才有效呢?卞教授花了許多時間,利用大量患者的臨床試驗來驗證這點,發現麻子仁丸對於大部分的便秘,不分年齡與性別效果都不錯。

下一步就是要進行安慰劑對照試驗,既然願意花錢來看中醫,患者自然是相信中醫確實是有用的,而這個心中的預期很可能會影響真實的療效,這就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要排除這種干擾就必須要用很貴的大規模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讓醫師跟患者雙方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中藥還是沒有效用的安慰劑,才能真正的了解單純藥物的作用有多少。

接下來,就是要評估性價比,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CP 值了。麻子仁丸跟第一線的西藥比起來,效果是不是更好,或是價格又沒有更加便宜呢?因為醫療是一個非常昂貴,而且只會越來越貴的產業,只有更便宜、更有效的治療可以被留在臨床準則中,大規模的應用。

最後,藥理作用機轉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麻子仁丸的作用基礎,為了未來研發更有效的劑型打下基礎。

卞教授說他光是做麻子仁丸的研究,跑完這一系列的流程就花了十年的時間。但是他覺得很值得,因為他可以很清楚的訂下麻子仁丸的適應症標準,而且是中西醫師都可以認同的。

他也知道麻子仁丸的適用範圍是甚麼,用起來療效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重複,而且可以讓一個中藥複方正式的進到臨床準則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