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謝岳峰醫師-「把握醫學生涯的獨特機會」演講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非常高興時隔兩年能再次邀請謝岳峰醫師,來科上分享主題「把握醫學生涯的獨特機會」。謝醫師以自己的生涯中的兩次重要轉變-從高雄長庚到台北診所,再到自己出來開業,講述其中的心路歷程和思考。


什麼是「感覺準備好了」?



許多醫師都有想要開業的打算,每當覺得抽成給太少、上班不順心、老闆不如意,就會想要出去自己開試試看。但到底什麼時候是自立門戶的好時機,謝醫師詢問過很多已經開業的人,他們都會跟你說:時間到了你會有種「自己已經準備好了」的感覺。

但到底什麼是「準備好」的感覺?謝醫師提出了他自己評估的指標:

最重要的就是你對病人預後的掌握程度,病人吃了你的藥或針傷治療以後,回家當天可以改善多少?效果可以維持多久?下次回診時症狀會恢復多少?當你能夠有把握的做出評估,而且病患回診時,病情真的如預估一樣的方向走,那這就會是「已經準備好」的重要信號,表示你已經有夠好的病況掌握能力。

謝醫師還提出另一個觀點,就是利用外在因素來評估門診人數的穩定程度。例如最近的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大家都不敢出門看病,這時就可以清楚的評估,如果自己出去開業,真實的忠誠病人會有多少,如果在這種狀態下仍然可以維持足夠診所開支的門診數,那也是個很好的信號。

最後,謝醫師提醒,開業除了靠一股熱血衝勁之外,更重要的是理性計算,他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看病患報表的習慣,對於病患的回診情形和收費情形掌握的越好,對於能否開業的評估就越有把握。




花大錢上課,然後呢?!



謝醫師跟許多人一樣花了不少錢在各種公會和學會舉辦的課程上,他也分享了如何將這些課程學到的知識「內化」的方法:

除了上課要認真以外,謝醫師還提醒大家要先去了解一下老師的背景,還有臨床主要擅長的疾病種類。每個老師的理論架構與臨床思路,都是在大量的實戰和閱讀中培養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塑造不同的病人族群,導致同一套理論對不同疾病的適用程度也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去上課聽的頭頭是道,但在診間實際操作卻處處碰壁,很可能我們的病患族群和用藥環境與老師的狀況差很多,那自然直接照搬過來效果就會差。擅長疾病跟病人分佈會決定醫師的盲點跟強項,在跟診或上課前,要先了解醫師到底是擅長什麼,進一步學習每一個老師的切入點是哪裡,推測背後的思考架構。

對於實作的課程,謝醫師建議上完課一定要馬上找機會不斷練習,直到形成肌肉記憶為止,甚至謝醫師要求自己即使是非慣用手也要能夠順暢使用。謝醫師他接受美顏針學會的訓練為例,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熟悉,謝醫師特別練習用左手進針,並且自費買器材和自己找親友來不斷練習。直到自己可以快速的進針,又可以在進針時保持自己的肌肉鬆軟的狀況。

因為針灸或傷科手法都需要多種肌肉細微協調,如果操作時不夠順暢、或是醫師自己的肌肉就是緊繃的,那自然又痛又沒有辦法達到足夠的刺激量,無法完全發揮療效。

此外,在上課前要先花時間了解局部的結構,例如臉部肌肉與骨骼肌不同,針刺的手法和方向也不應該一樣。謝醫師認為:「自己的程度到了,老師教的東西你才看得懂;程度到哪裡,能學習能力也就到哪裡。」如果上課前對基本知識的了解不夠,那自然學到的東西就受到限制,錢也就白白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