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印尼etc. 眾神遺落的珍珠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印尼的種族分部圖,極盡複雜又相互交錯


因為治療很多失智症患者,還有負責醫院內的護理之家中醫治療,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印尼看護,但所謂的接觸也緊緊是點點頭,詢問一下阿公阿媽的狀況,請他們幫忙翻身、擺位,指導抽痰和灌食的技巧等等。

對他們的印象總是一群快樂又強壯的女生,堅強的撐起繁重的照顧責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翻身、拍背、抽痰、導尿,直到他們收拾起一個大大的箱子(透過海運寄回家鄉,所以箱子沒有限重,總是能塞下超乎你想像的家當),跟我說她們要回去印尼了,祝福他們一路順風,下個月再迎接另一位。

對印尼這個國家的了解,也僅止於國高中地理的「首都為雅加達」、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別稱萬島之國(這個國中會考喔!!)」,還有新聞報導中的東帝汶獨立排華事件,還有峇里島爆炸感謝蔡依橙校長發起的讀書會,讓我有機會讀到這本《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重新了解這個國家,以及上面的各種族人民。

作者是一位常駐在印尼的西方記者,後來又以公衛學者的身分返回印尼協助愛滋病防疫,他花了許多時間親自走遍印尼的各個島,讓我們了解印尼這個多采多姿的國度。

追求統一 


長時間統治印尼的蘇哈托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軍事強人,雖然他常常把國徽上的座右銘「多元而統一」掛在嘴邊,但相比於前任蘇卡諾總統企圖透過個人影響力把「印尼」摶合起來,蘇哈托更希望運用官僚制度將國家繫緊在嚴謹的分工中,他寧願捨棄多元而支持統一,因為統一的國度更單純、更好管理。

蘇哈托藉由推廣統一的印尼語,公務人員穿相同的爪哇蠟染服,建立現代化的公務體系等等方式企圖重新塑造印尼的統一,每個星期一早上學校裡的孩子們會一邊唱著國歌,一邊注視男、女生代表神色莊嚴地升國旗。除了國歌之外印尼還有其他頌揚國家統一的歌曲,其中一首名叫<從沙邦到馬老奇>沙邦島位於印尼西北角,馬老奇是印尼東南角的一座城市,這首歌就是在讚美兩地之間一連串的島嶼結合為一個國家。

他也藉由保存特定幾種宗教與服飾,但卻漠視他認為「不正當」的習俗,來漸漸同化印尼。作者參觀蘇哈托夫人設計的一座主題公園「小印尼」,裡頭陳列著各省傳統建築模節共二十七座,每座代表一個省分,以及建著傳統服飾的假人,但假人穿的「傳統」服飾卻與作者實地採訪印尼各島時看到的差距甚大,公園中還有印尼各個合法宗教崇拜所,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印度教神廟、佛教舍利塔,當然還有伊斯蘭教清真寺,卻看不到象徵數百種民間信仰的展示品(例如宰牛儀式範例,以及被當作供品的胎兒胞衣)。

蘇哈托努力打造雅加達為首的首都圈,以及爪哇島的進步以作為全國的模範,但是先將一部份人富起來的代價,是讓其他島嶼更加的疏離。作者有一次去參加藝術家朋友艾莉芬的雕塑展,開幕式位於一棟大理石鋪面的新潮購物中心,裡面的人和許多印尼上流階層一樣,去過巴黎、紐約、墨爾本和曼谷,卻從沒到過爪哇和峇里島以外的印尼。

除了精神統一,政府還出錢讓窮人從人口過剩的爪哇移民至東方各省,也就是所謂的「越區移民」或「內部移民」,這樣的作法其實從荷蘭統治時代就出現了,那時叫「殖民」,後來蘇卡諾明智地改稱「越區移民」,盤算著每年將一百五十萬名爪哇人,連同他們的價值觀如服從指揮、集體合作等,一起送到其他各島,以同化國人。

但作者實地走訪卻發現,這些移民都自成一體,像糯米沾黏似的聚集在取了家鄉名字的村落。作者在一九九0年代初去亞齊省東北部參觀過一座移民村,這個小村叫作「西多穆里歐」,是個爪哇名,村裡幾家小店也都冠上爪哇大城的名稱,像是「索洛農產」、「瑪琅理髮」,可是店外全部封上了木條。大多數住宅已沒有比較值錢的家當,都是上鎖的空屋。

這些移民因為不受當地歡迎而遠走他方,亞齊省的反叛分子指控雅加達竊取當地資源,憤而發動一場對抗中央政府的游擊戰,然而受害最深的,卻是無一技之長也無半分土地的農民,被一心想促進全國統一的政府誤送到此地,成為美好政策下的犧牲品。


嘗試分權


蘇哈托時代曾透過政治改革和精心擘畫的指揮系統,將首都官員的意志貫徹到全國村落,並汲取各地資源和訊息回報給中央政府。一九九八年繼蘇哈托出任總統的哈比比則反其道而行,從東帝汶獨立學到了教訓,政府採取去中心化的發展策略,當時許多地區認為他們長期遭到獨裁統治者蘇哈托的冷落,而盛產鎳礦與銅礦、坐落在石油田和瓦斯田上方,曾經布滿珍貴硬木的島嶼也普遍認為,雅加達不斷榨取他們的財富。利用當地資源,但這些島嶼還住著超過一億的國民,政府不該坐視不管。

政府將醫療、教育、投資政策、漁業以及其他諸多事務,轉交到近三百個縣政府手裡,地方顯要了解到此事代表的意義後,紛紛向中央遊說增設縣政府,印尼人甚至以「遍地開花」來形容政治分權,將之比喻為綻放出巨大花朵並朝四面八方灑下串串金雨的燦爛煙火,蘇哈托交出政權以來,全國多出了十個省分。二0一二年歲末,縣政府更是增加了七0%。

但是更多的分權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作者在採訪印尼蘭巴塔島捕獵鯨魚和海豚的部落時,當地居民正在抗議屠殺雅加達禁止捕獵鯨豚的政策。當地方官員在該島縣府雷歐雷巴討論這些國家法令時,捕鲸村居民卻要他們閉嘴。一位捕鯨人說:「他們從幾個月前就想解決保育問題,可是全村的人都跑去雷歐雷巴示威,地方政府不敢強制執行新規定。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正如同台灣,印尼選民越來越熟悉將上街示威作為表達需求,反抗權威的手段。如今電視觀眾每天在欣賞連續劇以前,也會看到全國性新聞節目播出憤怒的印尼群眾,聚集在某個政府辦公室前舉著標語吶喊的畫面。


讀書會討論感想


1949年底荷蘭正式承認印尼獨立,同年國民黨丟失全部大陸領地撤退來台灣,經歷過了70年的努力,臺灣很幸運的擺脫貧窮走上進步富裕的道路,印尼則還在貧窮邊緣掙扎。印尼在過去也努力嘗試中央集權推廣計畫經濟,或反過來推廣市場經濟和地方分權,可惜還是出現了政變、排華動亂、地方發展落差巨大等現象,台灣成功是來自幸運嗎?我們的下一步要如何往前走呢?這本書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