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你知道記憶有多少種嗎?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中醫失智門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記憶力差,不只是患者、甚至家屬和照護者也常常覺得自己記越來越記不住東西,但是當醫師進一步追問「是哪一種記憶力不好?」,大家往往會露出困惑的表情,記憶不好不是都一樣嗎?

其實記憶又分成幾種不同類型,由大腦不同區域負責,當大腦因為失智症或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或腦血管梗塞、破裂、跌倒、車禍等傷害,就會出現不同的記憶喪失。

醫師會仔細地詢問記憶喪失時間、頻率,以及出現場合,釐清記憶問題的種類以及對應腦部區域。中醫師會選擇相應的頭皮針治療穴位,也可能聯合西醫一起進行大腦電刺激術(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or, rTMS)。非侵入性的刺激手段,可以刺激受傷的大腦區域,幫助個案記憶功能。


情節記憶 (Episodic memory)



情節記憶讓我們能回憶起發生過的「事件」,例如記起來昨天跟好朋友聚餐,在夜間溫暖的餐廳中享用新鮮菜餚,同時愉快地聊天;或是記得高中的畢業典禮,我們甚至能記起來當天的天氣、朋友離別時的話語。

在頭部兩側顳葉海馬迴會將短期記憶轉成長期記憶,並且在前額葉皮質的幫助下儲存在大腦中。如果海馬迴受傷或退化,則長期記憶力無法形成,病患就會出現過去的事很牢,但新的事情轉頭就忘的狀況。

若是前額葉退化,則雖然可以形成記憶,但卻可能出現缺失或錯亂,例如記得事情發生卻搞錯地點,或是不同記憶間互相混淆;此外,下頂葉中的楔前葉(Precuneus)也能幫助記憶更加生動與真實,也是情節記憶重要的組成部分。


語意記憶 (Semantic memory)



語意記憶是對常識、物體名稱、數字、概念的記憶。情節意義總是跟人生的經驗聯繫在一起,而語意記憶則是我們學習到的事實與抽象概念,並不隨著情節而改變。語意記憶不好的人會忘記日常物品的名稱,例如忘記「湯匙」怎麼說,而會用「吃飯的工具」來代稱;或是語言變得貧乏,只能反覆使用簡單的幾個單詞。

語意記憶主要跟大腦顳葉的下部有關,因此在額顳葉失智症患者很常出現,但大部分失智患者若惡化到中度以上的嚴重度,也很常出現語意記憶退化的情形。


程序記憶 (Procedural memory)



程序記憶是身體記住某項技術或過程的記憶,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知道「怎樣作」的能力。例如煮飯、開車、刷牙、洗衣服,這些工作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自動完成。因為我們已經不需要自細思考和回憶這些技術,會直接將這些工作交給大腦基底核和小腦來自動完成。

程序記憶不會隨著情節記憶消失而一起消散,即使一個大廚忘記當年學習的過程,還是可以輕鬆的作出菜餚;相反的,失智個案會出現一些重複性的行為,例如重複把衣服洗了又洗,或是在家中反覆走來走去,常常都跟程序性的記憶有關。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大腦內建的程序讓他們不斷的重複執行某個動作。


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工作記憶顧名思義是在工作中會用到的記憶能力。例如我們想要聯絡別人時,會先在大腦中短暫的記住對方的電話或溝通事情,直到順利跟對方連絡上;或是我們在工作中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要處理,就會先在腦中記住,直到完成任務為止。

工作記憶是一種短暫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視覺、專注力都有關聯。又可以細分為對於語言和聲音訊息的記憶能力,以及對空間的記憶能力。大腦頂葉下部負責將聲音轉為語言,並且解讀其中的訊息;前額葉和視覺關聯區則協助我們的空間記憶。

短暫記憶力不佳在失智症和過動症都很常見,若是短暫記憶力不好,自然沒辦法轉換成長期的情節記憶。


不同記憶對應的針灸方法



不同的記憶功能對應到大腦的不同區域,中醫師在治療時也會選擇相應的頭皮針區域。例如想要增強情節記憶和短期記憶,針灸時就需要刺激顳葉、前額葉和下頂葉。中醫師會選擇前額的神庭、本神穴、印堂;頭頂的百會、四神聰、通天、絡卻;兩側顳葉的懸釐、懸顱等穴。

若是要增加語意記憶,則兩側顳葉的語言二區和語言三區就需要特別加強刺激,工作記憶則需要針對大腦後下側的小腦,以及完骨、腦空、翳風、下關等穴位。

除了針灸以外,中醫師還會在針上連接電極以強化刺激效果。腦部的電刺激與四肢軀幹的方法不同,由於腦部結構深藏在頭顱裡面,因此縱向在頭皮上施與電刺激,對於深部的大腦區域效果並不好。因此,中醫師常常會將電極夾在頭部左右兩邊相應的穴道,讓電流更有效的對大腦內部發揮效果。


參考文獻



  1. Xin Lun 1, Wenhui Yang, Bing Fu.Effects of CT-localized scalp round-needling on the blood rheology, NO and NO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farctional dementia. J Tradit Chin Med. 2006 Jun;26(2):92-6.
  2. Yong Huang 1, Xuemei Jiang, Ying Zhuo, Gustav Wik. Complementary acupuncture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pect study. Int J Neurosci. 2010 Feb;120(2):150-4. doi: 10.3109/00207450903316527.


進一步諮詢  專業中醫失智症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