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上完新思惟了,當然就是要來寫論文阿! 寫作團隊合作技巧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上完新思惟了,然後呢?當然就是連續拼個好幾篇文章,把貴鬆鬆的學費賺回來了阿!從2015年上完課後到現在,總共發表了18篇SCI論文,非常感謝一路上遇到的眾多貴人,也累積了一些經驗,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


跨地域團隊合作



我非常的幸運,能遇到兩位非常強的合作夥伴柳瑞明醫師林柏宏醫師,才能順利的開始研究發表生涯。由於我們分屬三個不同的醫院,也都是終日忙碌的年輕主治醫師,能夠抽空討論的時間非常有限。

當投稿的量變大時,繁瑣的工作也會以等比級數放大。將重複性的資料事先整理好就變得非常重要。例如作者資訊就是一個很常見容易出錯的地方,一篇文章作者6-8個,每個人又有2-3個單位名稱與學歷縮寫,每次都要在投稿系統中逐一輸入,是一項很累讓人又容易出錯的事情;偏偏容錯率又非常低,一但漏寫輕則論文補助沒有、重則會影響到升遷和研究所畢業與否。

我們團隊會將作者資訊獨立整理成一個 word 檔,並放在研究目錄中的醒目位置,不管是單位有增減,或是聯絡方式有更動,都可以隨時上去修改。投稿時依照最新的版本上傳就不會有錯。

當我開始發論文才知道,現在做研究寫論文的成本越來越高,甚至可以說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篇文章的英文修訂加上投稿審查費,很可能抵的上一個名牌包包或是日本來回機票。一個不小心就要自己貼個幾萬塊是很常見的事情。

因此瞭解醫院和學校的論文補助政策也非常重要,有的醫院是每篇論文單獨計算,依照impact factor 計算獎勵金,有的醫院會補貼投稿的費用、有的醫院可以提供免費的線上抄襲檢查額度,事先了解可以盡可能的節省費用。而各家的教研部和會計出納又有不同的規定,有些是只補助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有些是刷卡的名字一定要跟申請人一樣。

寫論文除了興趣和對社會的貢獻之外,很現實的還是要計算一下實際的收益,獎勵金也好、醫院有給福利或避免處罰也好、自己的爽度也好,加總起來起碼要等於自己付出的成本(時間、金錢、心力、家人),研究才能長長久久。切記不要貿然投入,自己騙自己說不計成本拼一把,不然通常都是越寫越不知道為何而戰,最後常常是磨光熱情又一場空。

跟平輩組成研究團隊最大的好處,就是溝通可以直來直往,不用顧慮太多人情壓力。團隊合作一定要一開始就講好作者排名分配,通常會有一個第一作者、一個通訊作者和一個共同第一作者,如果要掛其他人的名字也可以,講好理由其他人同意就好。


非即時溝通



由於見面不容易,我們全部的討論都是用 Facebook 的 Messenger 完成,拜現代網路科技所賜。即使相隔三地溝通起來仍然非常順暢,最遠的一次經驗是三個人分別在新加坡、大阪新幹線上以及台北,仍然可以順暢溝通。事實上,我已經有超過一年沒有實際跟另外兩位夥伴見面了,所有的討論與合作都是在網路上完成。

只是Messenger還是有一些溝通要訣需要注意,例如上傳檔案有限制,最好通通用jepg圖片格式或是 pdf 檔進行。word的doc格式、有些雜誌社要求的 tif. 或 png.格式常常無法傳送,或是手機無法開啟。

要盡早習慣非即時的通訊,因為門診、手術、查房的時間,三個人都能有空的時間其實非常稀少,大部分的溝通情形都是問題寫上去了,等另外兩個人有空了才回覆。因此每次溝通時,務必要先講清楚要討論的是哪一篇、哪一個段落或圖表、哪一個版本,才可以讓別人順利銜接上。

當然,大家的時間錯開也有好處,就是可以接力進行。這點在回復審查意見時特別有利,常常是一個人早上沒事先回覆幾點意見,另一個人下午就可以接著補完內容;或是下午跑完新圖表就先丟上去,晚上回來圖說跟論文內容都更新好了。


結論



在研究的路上很幸運能遇到好的夥伴,雖然大家都很忙,幸好借助現代科技可以讓我們跨越時間、空間,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