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傳統德行的當代面貌》心得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不只是常見的路名,更是從小身邊不斷出現的標語。這些詞句每個人都會背,但通常已經被視而不見,變成在古裝劇中才會出現的台詞。

在這本《傳統德行的當代面貌》中,人渣文本周偉航教授解釋傳統德性的現代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實踐方法。道德準則完全並不是想當然爾的可以依照字面意思解釋,而是有詳細的定義與操作方法,並且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演進。

書中回答了許多我的困惑,例如「被罵不孝怎麼辦?長輩的堅持跟自己做法要怎麼平衡?」、「節儉跟小氣之間的界線要怎麼抓?要省到甚麼程度才是OK的?」。書中的介紹讓我重新釐清許多觀念,重新思考合適的作法。




以台灣人很重視的「孝」來說,最淺顯的理解是要「孝順」、「不違背父母的意願」。在學校與職場上也講究「長幼有序」,對於前輩的話要照單全收。

但在現實中完全照著長輩的話作,可能馬上就會遇到巨大的困難。因為社會的變化太快,父母認為的好科系好職業,很可能已經沒落成夕陽產業;老師時代正確的作法,很可能已經被更好更快的方法取代。

因此「孝」不只有動機面的「仁」,也就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和關懷;也需要搭配形式面的「從其道」。在感念他們的付出與恩惠時,思考最有效益的方法,將他們良好的地方盡可能的發揮。

當父母給予學系或職業的建議,是希望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引此符合「孝」的做法並不是照單全收然後承擔苦果,而是體察父母的用心,然後自己去好好研究,甚麼樣的工作會讓你過得更快樂,也能有足夠的收入。選擇一條能夠讓自己發揮最好的路徑,才是「孝道」的最佳解。

師長給予工作或研究的建議,是希望我們可以做得跟他一樣好,因此符合「孝」的師徒關係並不是照單全收老師給的一切,而是用心學習後努力發揚其中的精華,並且不斷的改進做法,讓前人的知識可以發揚光大。




「節儉」是許多人都有的美德,但也會看到有人節儉到連生活必需品也在省,最後搞壞身體;或是甚麼都捨不得丟,用「節省」當藉口把家裡堆得滿滿的。

要怎麼樣區別「節儉」跟過度的「節省」?差別是有沒有明顯的目標,想要存下更多的錢可以投資或養老也好,不想要破壞環境而重複使用容器也好,「節省」不應該當作是終極的目標,而是讓生活更有效率、資源運用更精簡的工具。

近幾年很紅的「斷捨離」也是「節儉」的一種極致表現,藉由「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棄」多餘的事物,進而「脫離」被執著的綁架。根源的核心並不是無目的的把東西丟掉,而是只留下自己最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並藉由斷捨離的過程不斷重新反省,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甚麼?

「斷捨離」所要對抗的並不是浪費,恰恰是甚麼都不想丟掉病態「節省」。


假美德



書中很好看的地方,是如何識破「假美德」的訣竅。

很多人認為「嚴格」是要不苟言笑、對事情處處挑剔,或是完全遵照表準流程辦事。但嚴格真正的核心是對自我的要求與檢視,注意自己是否態度認真且精神集中。簡單的說,嚴格是拿來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衡量別人的,所謂「嚴以律己」就是這個意思。

「嚴格」應該從自己做起,透過認真的態度來提升自己,最終才有可能感化他人。書中的例子是日本的匠人精神,從自己的衣著、環境、執行細節開始注意,才有可能讓別人打從心理認為你是個嚴謹的人,並且學習你的做法。

如果只是將「嚴格」當作藉口要求別人,並且對於「為什麼要這樣作?」沒有思考,只是一味要求瑣碎的細節,那只是用「嚴格」包裝起來的虐待狂而已。


心得



這本書延續周偉航教授的寫作風格,用白話文字跟生活中的例子,解釋各種「美德」應該要怎麼理解,以及如何培養自己實踐美德的能力。

當然不會因為看了一本書就變成好人,書中不斷強調養成美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踐它,即使一開始做不到,但透過不斷的實作與反省,可以讓自己逼近完善,並且對美德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當然這本書還是有缺點,讀到大概一半左右,會發現套路感越來越重,每一篇長的都蠻類似的。在書的最後作者也有解釋,套路感是因為這些美德都是從儒家體系發展出來,具有同樣的核心「仁」,就是發自內心的關懷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也都有共同的外部標準「中庸」,把握不超過也別太少的原則,藉由反省來逐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行為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