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lntro to Growth Hack 心得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超豐盛的甜點,可惜一樣豐盛的便當先把我給KO了...殘念


一個中醫師來上lntro to Growth Hack學到甚麼?我覺的最大的收穫就是如何提升患者的看診體驗。讓看診體驗更好並不是要對病人畢恭畢敬、口稱貴賓,而是盡可能的降低患者的憂率、增強他們的信心、解決他們的困惑、協助他們解決病痛。


Growth Hack就是教你怎麼利用各種工具,來有效達到這些目的、同時省下寶貴看診時間的秘訣。




來參加lntro to Growth Hack的醫療從業人員真得很多,XDite還特地針對醫師族群常見的問題在Q&A先回答,就甘心。


Content Marketing 大概是醫師最擅長也最常做得,我們有一個更好聽得名字叫做病友團體,病患跟家屬可以在裏面交換照護心得,醫師也可以宣傳新的治療方法,或是正確的衛教觀念。隨著FB跟Line幾乎變成全民普及,各種社團跟群組也可以很好的凝聚病患。


大部分時候這也是很好的Refferal 管道。不過XDite提到的Net Promoter Score 倒是醫院不常採用的方法,或許因此誤踩地雷而不自知,有機會的話應該來用用看。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部份是Customer Support,醫學界甚至衍生出了「「個案管理師」這樣的職業來專門負責,很多的治療吃藥都很複雜、或是要在特別的時間回來作檢查、要定期回診治療、當病情突然有變化的時候也希望有個人可以問。


當然像我這種小咖沒辦法請助理或個案管理師,就只能盡量把位教單張作好,SOP標準化,並且盡量網路化讓資訊取得更方便。


另外,Minimum Viable Product和 Product-Market Fit我覺的是超重要,應該要引入臨床教育的概念。


對我們這種門診科來講,Minimum Viable Product就是至少要有基本的四診開藥能力,病人來看你起碼可以順利完成整個看診流程,拿到基本方向正確的藥,接受針灸等處置。其實這些技能在實習醫學生階段就應該完成,畢業才能夠存活下來。


Product Market Fit就是至少扣掉藥師、護理師、水電雜費、藥錢還要可以打平的門診量,依各院所不同大約是15-20人。整個醫師的培養過程應該花費最多的時間在這上面,讓門診能力達到至少60分,而不是作了很多報告或背了很多書,然後期望這些知識自己整合起來,變成病人量。


對於已經有一定病患群的患者,思考並嘗試如何開創某種治療方法,或是開某種專病的特別門診,並且在最快的時間達到Product-Market Fit得程度,是很好的挑戰。當你在兩三個領域都可以達到這樣的水準,大概就很難餓死了。



雖然醫師沒辦法直接上網賣藥、賣我們的技術和知識,在醫院也沒辦法使用各種減價、促銷大招。但是這堂課讓我重新思考很多平常在作的事情的目的是甚麼?可以怎麼樣更進一步?包括醫院安排的演講和採訪怎麼樣吸引適當且真的需要你的患者;網頁要怎麼寫才能降低患者的疑慮、增強治療的信心。


PS:本來超期待傳說中的吃到飽餐點跟龍蝦塔,一到現場果然擺滿了整整兩桌,超有氣勢的啦! 沒想到我吃玩便當竟然就飽了…就飽了…肚子超撐的,只能望龍蝦興嘆。


PS:其實前半場我睡著了XDD…小小的建議是不用作太多名詞解釋,也不需要問大家某某專有名詞有沒有聽過,因為其實直接講案例就能夠完全聽懂了,花時間在念wiki條目其實沒有起到與觀眾互動或引起興趣的效果,只會讓吃飽飽的聽眾血液加速離開腦部..